找到相关内容1557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思禅师之法华三昧

    、法华三昧的传授  如上述,思师于慧文禅师座下,从受禅法,白天随僧众事,夜间专心修禅,结合《法华经》意,于第二年夏竟受岁之时,放身倚壁之际,豁然开悟法华三昧。后复将自己的证悟,求教于鉴、最等诸禅师,皆...

    可 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462664.html
  • 穿越禅意的寒意——浅论王维禅诗背后的隐性存在

    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》)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云:“无色声香味触法”,“色”在第一位,照理说修禅人影不住色,但是王维禅意诗中的色彩运用,却是非常高明、非常独到的。这些色彩一经...

    李书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562697.html
  • 敦煌本《历代法宝记》与蜀地禅宗

    批评印度传来之“禅法”,即批评“坐禅”、“禅观”之类的传统修禅方法。  五、讲述弘忍传法与惠能的经过。  六、叙述武则天请各地禅师于内道场,其中有蜀地资州德纯寺智诜及武则天把从惠能处得到的袈裟授于...

    杜斗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4262785.html
  • 六祖与国恩寺关系

    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”来诱导其门下弟子作为修禅的实践方法。也可以说,“三无”是惠能教导其门下弟子如何认识的一个标尺。惠能所说的“念”,从认识论来说可理解为主观的精神现象(能缘之心);“相”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2662923.html
  • 长乐佛教

    公元814年)怀海逝世,终年九十五岁。庸穆宗庆元年(公元821年),谥为大智禅师。  怀海的禅学,他认为:众生心性本净:自心圆明,只要离去妄念,即与佛无异。他的修禅方法,主张顺其自然。他说:“先歇诸缘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11162961.html
  • 2000-2001年中国宗教学研究综述

    世俗化进程是最为主要的原因,此外还有宗教 自身的一些其它原因。只有在后宗教的时代,真正的宗教研究才成为可能。陈富国《进一步 发展我国现代宗教文化旅游事业》B24一文提出了寻宗探祖、修禅旅游、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2463085.html
  • 以梵语文献为中心看禅的起源与流变

    佛教的事事无碍、理事无碍的性空哲学。禅宗否定坐禅,旨在否定它“坐而修禅”的那种逃离世俗的逆向行为,而没有否定实现相应一如,安祥圆融(瑜伽)的旨趣。禅宗将禅的精髓——“相应”(瑜伽)发挥到了极致,由事事...坐而修禅”的那种逃离世俗的逆向行为,而没有否定实现相应一如,圆融安祥(瑜伽)的旨趣。所以,六祖阐释说:“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,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。”进而又说:“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,……...

    张保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1963118.html
  • 汉月法藏(1573~1635)兴晚明三峰宗派的建立(2)

    坛,出家  僧侣无戒可受,约束佛教僧侣内在律则的底限不复存在,佛教界流弊  丛生。汉月对当时禅、法、律三家各自为政的情形颇不以为然,修禅  者径顾参禅;持戒者径顾执相守戒,故他主张「受戒之人,急究禅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0863205.html
  • 菩提达摩祖师来汉地传法的因缘(二)

    般舟三昧经》、《观无量寿经》、《首楞严三昧经》等。约在公元四、五世纪间,修禅的种种法门已经逐渐地在中国流传开来【据[梁]慧皎《高僧传》卷十一《习禅》篇,其第一人为竺僧显,本姓傅氏,两晋间人。见《大正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2463258.html
  • 禅观与念佛

    独处,精勤苦修。早期佛教经典《经集》这样描写当时的僧人:“坚持隐居与修禅,坚持遵行正法,洞察生存的危险,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。”13“他从内心深处驱散和根除一切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0263400.html